扎克伯格是不人道的!
在西方社会,一直有一个很奇怪的讨论:扎克伯格是人吗?扎克伯格是机器人吗?这位 37 岁的亿万富翁陷入了自相矛盾的身份质疑中。
2018 年,在 10 小时的听证会上,扎克伯格全神贯注,并未筋疲力尽。就连整个人都失去了正常的人类情绪:他的面部表情单一,仿佛被涂上了一层固定胶,看不到他的喜怒哀乐。即使听证官和律师不断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扎克伯格也像一台机器一样冷静。
“没有人能累10个小时!” “扎克伯格是个机器人!” “他的椅子是充电器!”……各种质疑充斥着美国社交平台。
扎克伯格对网友的疯狂猜测也很“配合”。自我介绍时,他突然说:“我是人(我曾经是人)。”
难怪扎克伯格拼命押注“元界”!电子虚拟世界是人工智能的故乡。当所有人类进入“元宇宙”时,就没有人能分辨出他是机器人了,对吧?
“个性化”机器人
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工智能赋予机器人思考的能力,机器人承担了人工智能的外在表现。从仿生学的角度来看,机器人模仿人类本身,而人工智能模仿人类大脑。
做一个像扎克伯格这样能直立行走、说话、思考、有情感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机器人,用目前的技术是完全无法实现的。目前最好的机器人 Tesla Bot 是 Tesla 人形双足机器人。它只能直立行走,灵活弯曲手指,最多只能跳舞。与“扎克伯格”模型的人工智能AI机器人相比,太小儿科了。
扎克伯格更像是外星人而不是机器人。
在西方社会,每个人都对人工智能AI机器人有着特殊的“爱好”。在他们眼里,机器人不是冰冷的金属体,而是有血有肉的生物。好莱坞电影中的人工智能AI机器人更像是一个“完美的人”:他们孜孜不倦,不断进步,情绪比人类更专注,总是在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在哪里?来自?何去何从”的哲学问题。
2018年,人工智能AI机器人美女索菲亚被沙特阿拉伯授予公民身份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成为拥有公民身份的人类,在全球引起轰动。
美丽的机器人索菲亚不仅会说话,据传还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甚至在2018年3月,她在开曼群岛阳光明媚的海滩上与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进行了“甜蜜”约会,并在全球直播。
在尴尬的聊天中,威尔史密斯幽默地问索菲亚:“机器人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索菲亚舒服地回应道:“重金属。”
全世界观看直播的网友都被索菲亚的智慧和拟人化震惊了。在感叹了舒适的海风和舒适的天气之后,威尔史密斯拿出了高级海王星的天赋:好莱坞巨星深情地吻了索菲亚。然后索菲亚礼貌而尴尬地拒绝了:“我觉得我们可以做朋友。”
索菲亚虽然引起了轰动,但实际上只是一场“秀”。她所有的对话和行为都是技术人员提前指导的,就像综艺节目中的“剧本”一样。但她依然满足了人类对人工智能AI机器人的热爱幻想。
索菲亚的创造者、美国人工智能专家大卫·汉森表示:“2029年,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智商将达到1岁儿童的水平;2039年,机器人实现全权;到2045年,人类将坠入爱河并嫁给机器人。”
他的估计似乎有点保守。仅仅几年后,人类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与人工智能 AI 建立关系。
爱上人工智能 AI
2017年,法国Havas媒体集团对全球20,000人进行了调查,报告显示未来与机器人的浪漫关系将比人们想象的更为普遍。在受访者中,27%的人认为未来与机器人发生关系甚至恋情是正常的。
这种“亲手做情人”的愿望也深深体现在好莱坞电影中:《人工智能》(2001)、《她》(2013)、《机械姬》(2015)@ >、《银翼杀手2049》(2017)……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占据了女主角的位置,外表精致、情感丰富的人工智能成为了忠实的恋人形象和完美的性幻想对象. 观众也乐此不疲。
现实中,当太多人单身,或996缺乏私人时间,或患有亲密焦虑症,或孤独无人陪伴时,人工智能AI是一个完美的伴侣。于是“陪伴AI”和“AI爱好者”成为2021年的新概念。
作为“最拟人化”和“最流行的AI爱人”的Replika APP,你可以设计一个虚拟爱人,从脸到身材,背景,性格,国籍,全由你DIY。它非常聪明。和人类一样,它可以随时发信息,24小时陪你探寻彼此的灵魂。而这个“AI爱好者”知道你的喜好,愿意倾听你所有的烦恼。这不是一个完整的爱情模型吗?
越来越多的男女被困在 Replika 中,下载量呈井喷式增长,平均每月在 App Store 上的访问量超过 50 万人。同时,高用户粘性也很可怕。据 Replika 统计:平均用户每天在 Replika 中发送 70 条消息;他平均每天与“虚拟情人”聊天3小时;其中,为 Replika 消费充值的用户高达 50%。
2020年,《纽约时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00万人使用虚拟恋人作为伴侣。这也促使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涌向AI领域,比如中国的小冰,其“虚拟男友”项目获得数亿元融资。
不管你是否相信“人机之爱”,人工智能已经影响了人类从生活到情感的方方面面。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我,机器人》提出了“机器人三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必须服从人类发出的命令,机器人必须保护而不违反一、自己的第二定律生存。
为人类服务,作为“机器人三定律”最核心的内涵,被视为标准。
除了爱上人工智能AI之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AI产生警惕和敌意。例如,特斯拉 CEO 埃隆·马斯克 (Elon Musk) 曾说过:“借助人工智能 AI,我们正在召唤魔鬼。” 而著名科学家霍金也说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将终结人类”。
马斯克、霍金等大佬担心人工智能有朝一日会控制人类,这并非空穴来风。随着人工智能(AI)的飞速发展,人类已经明显发现自己不够聪明。
2016年,AlphaGo席卷全球围棋选手,从五子棋、魔方、国际象棋到围棋等智力游戏,人类没有人工智能的对手。基于电子芯片的人工智能,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自律能力,都远超人脑的功能。
此外,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将受到人工智能AI机器人的影响。麦肯锡发布研究报告称,20年内,中国51%的工作岗位可实现自动化,由人工智能AI机器人替代,相当于目前3.各行各业94亿员工将面临失业。
根据牛津大学发表的一项研究,2033年以下职业被AI取代的概率如下:
(1)电话推销员,99%
(2)收银员, 97%
(3) 快餐厨师,96%
(4)律师助理,94%
(5)@>指南,91%
(6)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司机,89%
(7)安保人员,84%
(8)存档者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76%
白天和黑夜,不知疲倦的机器人可以轻松取代体力劳动者和中等技能的专业人员。到时候996确实是福气,机器人都是007。
人工智能AI机器人是人类走向科幻电影的“技术奇点”。未来,没有不涉及AI的领域,也没有不受AI影响的领域;它可以解放体力劳动,也可以使人的面子前所未有。挑战;人机关系、伦理、哲学问题,无数的问题将一一上演。
幸运的是,在人工智能 AI 机器人诞生之前,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至少先完成用户教育,别再把扎克伯格当机器人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锌财经”(ID:xincaijing),作者:孙鹏跃。36氪经授权发布。
常见问题FAQ
-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 提示下载完但解压或打开不了?
- 找不到素材资源介绍文章里的示例图片?
- 欧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