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身就有弱点,不法分子早就看穿了这一点,被坑的就是这些人。”
—————————
一项售价4000元的“论文写作”服务最终收到了已发表的研究生论文,但在维权时,对方“失踪”了。
毕业季,中青报、中青报记者联系了多名被“论文代写”服务“吸”的大学生。他们被骗了几百块,或者几千块。最后,他们都吞下了苦果。
“这笔钱几乎是不可能要回来的,而且对方还会威胁说‘和你的老师谈谈’。” 一名被骗的研究生告诉记者,他在维权过程中还多次被对方辱骂,“有人被骗了900元,有人被骗了3000、4000元,就因为你看到了你没有不敢维权。”
据悉,2020年9月,科技部发布的《处理违反科技活动行为暂行规定》生效,明确了抄袭、抄袭、盗用、篡改他人科技成果、侵权行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从事学术论文买卖,代他人代写,一律违法。
一方面,大学生投机取巧,非法找人代写论文,另一方面,这些投机者自己也成了别人刀上的鱼和肉。上海政法学院教师、上海市法学会少年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奚培志告诉记者,这是教育部明文规定的“诈骗情形”之一。为大学生找人代写论文。作弊者,已取得学位者,可吊销学位;仍在学习者可被开除学籍;在职人员不仅要受到纪律处分,还要通知用人单位。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几大电商平台和论坛已经停止了“论文代写”等相关搜索,但“论文代写”的隐性业务依然存在,“论文代写”的手段依然存在。机构变得越来越隐蔽。.
论文写作:寻找诈骗的捷径
在微博话题#毕业论文#、#学术写作#、豆瓣“毕业论文交流”群平台上,记者们现在可以发现不少隐藏的论文写作业务。为了避免平台的“封杀”,他们使用接单进行修改、减重、选题指导、论文润色等“代写”服务。
学生们以为自己找到了写论文的捷径,但实际上他们正在走上一个骗局。丁思(化名)今年大四,即将本科毕业,财务管理专业。因为忙着申请留学和准备语言考试,她想到了“论文写作”。学校要求毕业论文“2.50000字+实证分析”,于是她翻遍了各个网站,找到了一家自称很靠谱的代笔机构,收获了很多“赞”。
中介给了她3000元。据客服介绍,该公司“正规工商注册都是博士生老师写的”。于是,在几乎没有保障的情况下,她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1000元押金。一周后,她拿到了第一稿。上传到VIP调查后发现,重复率高达88%。
找到客服后,对方自信地告诉她:“你没有问我们重复率,再交1000元的修改费,可以把重复率降到25%以下。” 丁四再次通过微信转账1000元,3 几天后收到的修改稿,普查率为21%。根据客服要求,她将最后余额2000元转给对方,点击“确认收款”。
但最后,她拿到的那篇论文却让她“眼前一黑”——是宏观货币总量的经济分析,而她之前让对方写的是“证券的金融风险”公司”。此时,距离论文提交截止日期只有两周时间。
帮别人写字,吃苦果
在论文代写业务中,为论文买单的学生往往是“坑”,而帮助别人写论文的“作家”也是“坑”。
沉梦(化名)是一名在英国留学的学生,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返校。去年年中找人代写算法程序,无事可做的时候,她想找一份兼职的英文翻译,但是在招聘软件上找人代写算法程序,她找到了一家公司,地址在北京,业务是“文案翻译” ”。散文写作的人生。
在被对方询问专业和擅长的领域后,沉梦接到了第一个写作任务——写一篇2000字的短文。中介答应给她600元,但对方完成后拒绝付款。沉梦追问多次后,中介把钱转了过去。
吴语嫣(化名)的遭遇更加离谱。在与代笔机构打交道时,她非常谨慎,接到了两个订单。第一单先发截图预览,中介付费后发全文;第二个命令,他放松了警惕,直接将文件发送出去。最终,中介以客户拒付为由,拖欠了“工资”。就连吴语嫣也扬言要举报这家店也无济于事。
在论文的修改阶段也发生了许多争议。
江兴哲(化名)通过中介机构接受委托代写。寄出初稿后,中介只愿意给他一半的钱。经纪人表示,客户对初稿不满意,决定自己修改,不愿意让作者继续写。因此,中介只能向作者支付一半的金额。
但江兴哲并没有接受这样的说法。他向记者展示了自己与中间人的聊天记录。他反复强调,中介要出示“客户让他自己修改”的证据,但最后双方开始互相骂,维权无果。
“中介向委托人收取3000元,但只给了作者300元,有的甚至根本不给。” 沉梦完成订单后,表示以后再也不做“精神写作”了,“中介太深,吃力不讨好。”
写论文并获得学位的正确方法
根据教育部2013年实施的《学位论文弄虚作假行为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学位申请人的学位论文被他人冒用购买或冒用的,其学位申请资格可以取消, 3 年内,各学位授予机构不得受理其学位申请。如果你是学生,你的学校可以开除他们。《办法》还规定,为他人撰写论文或者出售论文,属于学生的,可以开除学籍;属于学校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的,可以开除或者解除劳动合同。
这也成为了很多学生和作家被骗后不敢报警并承担后果的主要原因。
奚培志告诉记者,“论文写作”和“发论文”都是在“灰色地带”游荡的违法项目。这些机构通常使用“游击战”来骗取大学生的钱财。
“从法律上讲,如果对方付款后未能提供相应服务,学生可以报警。按照4000元的目标金额,警方甚至可以以诈骗罪立案。” 奚培智表示,在实践中,负责监管的相关网络平台也可以作为“民事追偿”的共同被告。
不过,他告诉记者,如果学生坚决维权,就会遇到“必须实名制”的问题。“找人代你写论文、发论文,终究会影响学生的学位,这就是犯罪分子利用这个漏洞的原因。”
奚培志建议,大学生毕业拿到学位要走正路,不要老想歪路。“这本身就有弱点,不法分子早就看穿了这一点,被坑的就是这些人。”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王业杰实习生张洁玲
常见问题FAQ
-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 提示下载完但解压或打开不了?
- 找不到素材资源介绍文章里的示例图片?
- 欧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