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张耀工程勘察院2018-12-18
在调平中,经常需要对调平结果的准确性进行评估。一般有三个指标:环线或附接路线闭合差、每公里高差的意外中值误差、每公里高差的总误差。我们的练级成绩是否达到对应的练级水平,需要计算这三个指标进行比较评估。
本文讨论了这三类指标的解读和计算,欢迎大家讨论和做砖。
01 : 环路或耦合级路由错误关闭
环路或附加平层路线的误闭合计算很简单:
在QQ**流中,我发现有些同志死记硬背公式,但没有使用。这个公式翻译为起始标高+前进路径上的所有高程差-关闭点的高程就是关闭差。
参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P195)解释,在山区进行三、四级水准测量时,由于客观的限制条件下,往返差,拟合差。或者闭环差的限制可以适当放宽。在实际测量中,公差往往以站数n来衡量,所以距离测量会是换算成站数的度量,通常按每公里16站计算,即
这就是根据站数计算公差的原因。可以看出,如果每公里的站数超过16站或少于16站,则不必强制按4倍根n或6倍根n计算。决心。
02:每公里高差的意外误差
每公里高差的意外介质误差是根据边段间往返高差的差值计算的一测回中误差指的是什么,主要反映测量段间意外误差的影响,故称为每公里高度差的意外中等误差。
式中,[ ]表示求和,ΔΔ为往返测量误差值的平方,L为测量段长度,n为测量段数。
03:每公里高度差为全中心误差
所谓全中心误差是指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在对《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P195))规定的解释中,按环线闭合差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表示求和,ww为闭环差的平方,L为环长,N为闭环数。
但是在一般的实际工程中,当都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每公里的高差可以按照这个公式计算吗?实践中有这样的计算一测回中误差指的是什么,但由于规范公差是从大量闭环闭合差的统计中推导出来的,而附连路由的闭合差包含了控制网络本身的误差,所以不应该包含在统计数据。计算每公里高差的全定心误差是不合理的。
04:测量软件给出每公里的高度差
错误指的是什么?如果我们测量的水准网络是通过闭环连接的,显然软件可以计算出每公里高差的总误差,但是我们的水准网络中往往没有闭环,软件给定高度的误差是多少每公里差是什么意思?
在平差网络的严格调整计算中,很多情况下,软件不提供往返测量数据,而是直接提供正向测量数据。此时软件计算出的每公里高度差的误差就是高度差的修正值。作为计算依据,高差修正值是根据每个未知点的近似高度计算得出的,既不是往返差值,也不是闭环差值。
因此,除非软件明确给出每公里高度差的总平均误差(根据闭环闭合差计算)或每公里意外平均误差(根据往返测量误差计算),只能称为每千米高差的误差(根据高差的修正值计算),没有明确的评价和比较意义
常见问题FAQ
- 免费下载或者VIP会员专享资源能否直接商用?
-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更多说明请参考 VIP介绍。
- 提示下载完但解压或打开不了?
- 找不到素材资源介绍文章里的示例图片?
- 欧资源网